随着2024年的到来,螺纹钢市场的脉动正经历着淡季的考验。市场普遍观察到,螺纹钢的期现价格持续承压,主力合约期价已经跌破了前期的震荡平台,最低报3184元/吨,较前期高点下跌了7.89%。现货价格同样呈现走弱趋势,华东地区的跌幅在100-170元/吨不等。在这种背景下,MLTY.COM市场参与者纷纷思考:未来的钢市到底将走向何方?这篇文章将对此展开深度分析。
进入一年中的第一个季度,国内钢铁市场的生产和需求都表现出明显的疲软特征。在这一传统的淡季,钢厂的生产趋弱,造成了供需失衡的现象。接下来的数据可以窥见一二:截至1月10日,同口径的螺纹钢周产量为199.41万吨,较去年10月的高点下降了26.60%。与去年农历同期的226.89万吨相比,年减幅度高达12.11%。这一状况不仅反映出钢厂逐渐减少了生产的力度,也为后续的价格走势埋下了隐忧。
然而,虽然低供应看似为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,但需求的持续疲弱制约了市场的基本面好转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1月10日当周螺纹钢的周度表观需求为190.05万吨,较去年同期的高点下降近26.29%。与此同时,建筑钢材的日均成交量也显著下滑,1月的均值仅为9.02万吨。环比和同比的降幅分别达到18.52%和10.93%。这些指标无疑表明,市场需求在春节前夕并未如预期那样回暖,反而呈现出加重的疲态。
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,原料成本的下行趋势为钢厂的盈利状况带来了更大的压力。自2024年11月中旬以来,随着市场供应逐渐趋于紧张,钢厂的生产水平也出现了逐步下降。截至1月10日,钢联247家高炉的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7.18%和84.24%,较前期高点分别下滑5.26和4.34个百分点。这意味着,钢厂的生产能力大幅减弱,日均铁水产量也明显下挫,直至224.37万吨,下降幅度达4.90%。
与此同时,原料供应呈现出相对的平稳态势,焦煤和焦炭的日均产量波动相对较小。根据最新统计,焦炭日均产量仅略降至65.22万吨。因此,尽管铁矿石的供应量有所回升,但原材料价格的总体水平仍在下行,这为钢铁生产带来了更进一步的成本压力。从最新的数据来看,华东地区的铁水成本已经高位回落近100元/吨,废钢价格的下行趋势也不容忽视。
这种供强需弱的局面显得尤为棘手,钢材的成本压力与日俱增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钢厂面临的盈利状况并未因成本的改善而有所好转,部分钢厂已经陷入亏损,致使冬储的意愿进一步减弱。短期内,钢厂复产的动力显得不那么强烈,而预计原料价格仍将承压,进而拖累整个钢价。
尽管目前市场面临着严重的供需关系失衡和成本压力,但不得不提的是,国内在稳增长方面的意愿依然强烈。有关方面已明确表示,未来将继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刺激经济,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再配合钢市基本面的逐步好转,或有助于钢价在淡季迎来反弹。
根据以往的经验,当政策环境趋于宽松时,钢市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反弹态势。就如今的市场现状来看,政策的短期效果尚未显现,未来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,或许能够为螺纹钢市场带来新的活力。市场的期待显而易见,许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保持对政策的密切关注及市场环境的解读,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。
当前,螺纹钢市场正经历着需求下降与成本下行的双重压力,预计短期内钢价将继续承压,或维持震荡偏弱的态势。然而,在政策的带动下,若市场需求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,未来钢价的反弹空间可能会大大增加。这一切都需要市场参与者保持清晰的头脑,理性看待政策的推动及实际效果。
在新的市场环境下,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和压力,但随着政策的有效落实,仍有可能迎来钢市的新一轮上升周期。对于紧密关注螺纹钢市场的人士而言,积极参与相关讨论,探寻背后的深层逻辑,亦是未来投资的关键所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本文为原创发表,并经本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。